想到金陵这四大家族,又不能不感叹一下:本来大家都是暴发户,如今却各有际遇。
贾家依然最是显赫,甚至更加显赫了,大家都在猜,也许等贾大人袭了爵位,贾家将是四代国公。都说“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诗书”,到了贾瑚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若下一代同样科举出仕,不坠先人威名,贾家也算是世家了。
史家一门双侯,在京中同样是鼎鼎大名;王家出了个王子腾,其余皆不顶用;至于薛家,一直在金陵。薛家家主早丧,只留下一个儿子,尚不知性情如何。
“就是这个薛家,”袁氏笑道,“我庶出的小姑子,便是嫁到他家,多少年未见了,也不知如何。”
小王氏不免劝到:“虽不能亲晤,然书信可期。何况你这一去,经过金陵,倒可以去探望她。”
庶出的小姑子,能有什么感情?袁氏笑道:“你不知,薛夫人上次来信说,欲举家上京,探望我们这些老亲,顺便送薛家女儿名唤宝钗者侍选。偏生我家老爷要出京了……唉!”
十来年未见,好不容易有面晤之时,王家却不得不离京,真是太不巧了!
小王氏劝道:“嫂子何必气馁,若是薛家能在京中定居,日后定有相见之时。何况不知薛家如今到何处了。若是能赶在嫂子离开之前赶到,全了这姑嫂彼此思念之情,岂非皆大欢喜!”
袁氏半是叹息半是好笑,“世事难两全。”
虽然遗憾,可在袁氏心里,老爷升了官,比什么亲戚来了都让她欢喜。
小王氏看着堂嫂脸上焕发的荣光,半含酸地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嫂嫂看起来可年轻了不止十岁。唉,我家老爷若是有堂哥的半分才干,我也不必发愁了。”
袁氏炫耀了一通,正是心满意足,闻言忙问,小王氏把事说与他,“嫂子你说句公道话,两家人同一个爹娘,我好歹也是侄媳妇的长辈,亲自放下姿态赔礼了,给足了她面子,她还有什么不满意?”
听着这个还算在五服内的小堂姑子的喋喋不休的抱怨,袁氏好心提点道:“方才你说宝玉是为了那位林姑娘才砸的玉?”
小王氏没好气的说:“对!那林姑娘看着柔柔弱弱的,想不到竟是个性子强硬的,不过说了个故事哄宝玉,就敢跟长辈犟嘴。”
“你说了个什么故事?”袁氏好奇的问。小王氏还未说完,她便明了了。心里赞叹:自己受了辱不说,在长辈辱及先妣时却敢出头,这林姑娘听起来就是个孝顺的。年纪大的妇人对孝顺的孩子天然有好感,还未见面,袁氏对那林姑娘就有了一份喜爱。
俗话说:死者为大。林夫人尸骨未寒,小王氏作为嫂子,如此编排死去的小姑子,袁氏也听不下去了。她强忍着不喜,没好气的说:“你哄宝玉,带上林姑娘和林夫人做什么?”
宝玉可是有大造化的人,林姑娘能跟他比吗?小王氏犹不觉,还为自己狡辩。
袁氏不欲与她多说,只道:“你说你大嫂竟然让一个表姑娘管家,却不想想,林姑娘是外姓,却管着荣府,你大嫂是什么心思。你当林姑娘好欺负,人家荣府却是给林姑娘撑腰呢!”
端茶送客。
小王氏浑浑噩噩的出了王府,内心屈辱无比:她已经向公主低头了,难道还要向姓林的小丫头低头!
且不提小王氏如何悲愤,只说薛家一事,小王氏竟然一语中的。
不过几日,薛家来人说薛夫人携子女即将入京。
☆、第119章 薛家入京
我也知晓,你舅舅正升了外省去,家里自然忙乱动身,咱们这功夫拖家带口的奔了去,实在没眼色。只是你姨妈早早去了,新来的继室咱不认得,贸贸然去了,岂不是更没眼色。”
薛蟠见母亲执意如此,妹妹也面露赞同之色,只好安慰自己,反正舅舅也留不了几天。吩咐人夫一路到王府不提。
那时袁氏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解,才放了心。前儿正和小王氏遗憾怕是等不到小姑子一家入京了,谁知今儿一大早传来好大一个喜讯:薛母带着一家子人来投奔了。
自古姑嫂不和,乃是内宅里头常见的事儿,袁氏和薛母关系自然也没好到哪里去。只是王子腾听闻薛家上京,怜惜妹妹在京中无人可依靠,外甥年纪又轻,还带着一个未出阁的女儿,少不得要吩咐妻子好生安置薛家。
百忙之中还要抽出时间来安置小姑子一家,袁氏恨不得把一个人掰成两瓣儿使,对薛家人自然没了好脸色。王子腾却不然。闻说庶妹有意送女入宫,这正给了王子腾一个灵感。从前的外甥女贾元春,他是见过的,是个极难得的美人。而宝钗肌肤微丰,面若银盘,肤如琼脂,美貌不下元春当年。更难得的是,宝钗才情也极高,其中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也叫王子腾窥见了她的野心。当然,这是不是薛宝钗故意显露出来叫舅舅知晓的,王子腾也不在乎。
这样的才情,这样的容貌,只做了女官,最后给老皇帝糟蹋了,岂不可惜?承平帝近年来宠爱的妃嫔,无不是身分低贱,封的位分也吝啬,或是美人,或是才人,或是选侍。这次的大选,许多官宦人家送了女儿参选,瞄准的却是适龄皇子及宗室子弟,热门人选是十三、十四皇子。宝钗以他外甥女的身份,倒也勉强能参加大选,若是能做哪个皇子的侧妃,他王子腾不就能从前头几个皇子的船上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