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豪气地说,“咱家不差那点吃的,”他每个月不但有二十二元的工资,还有工分,不要说白天,苏英华就是天天吃肉也养的起。
苏英华不是个扭捏的人,扬言说:“那行,爸明天我给你们下面,你们尝尝我的手艺。”这话正中陈国强的下怀,他高兴的哈哈大笑。
走完回门,婚礼是正式地告一段落。回门的第二天陈志军和苏英华就去领结婚证。小陈村很多夫妻是事实婚姻,他们只办婚礼没领证,但陈志军当过兵见过世面,觉得既然都结了婚,不差那点钱吧证给扯了。他把这事跟苏英华一说,苏英华听说结婚证是类似以前官府的政府承认的,想都不想地应下了。
他们是一个村的,在大队开了证明去公社领了结婚证,苏英华帮着两张硬纸稀罕地瞧着,最上面正中间是颗五角星,五角星左右两边各有三面红旗,五角星之下清晰印着“结婚证”三个字,后面是一串数字,在这一行下边写着两个人的名字、性别、年龄和一段“双方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的内容,下边是戳着一个大红印章和他们领证的日期,旁边盖子一个红色“囍”字章。结婚证左右两边以及上边是金黄色的麦穗拱卫,底部画着高低不一的红色房子。
苏英华左右看个够不停,越看越觉得很她熟知的三书很像,“这就是结婚证?”她问陈志军,陈志军也没见过结婚证,咳了几声,“错不了,上边还有咱们公社的印章。”陈志军背了个洗得褪色的挎包,把结婚证小心地折好放装进去,“我们去吃顿好的庆祝一下。”婚礼当酒席,领证当然也要庆祝。
“叔叔和婶子不是让我们去他家吃饭吗?”苏英华问,“自行车还在他们家放着。”
他们今天是和苏德贵夫妻一起进城的,苏德贵请的假快到时间了,苏英华的婚礼也结束了,见村里没啥事就和刘胜美先回城,苏卫东还想继续留在村里玩耍。陈志军不能骑自行车,便让刘胜美骑着他的自行车带着苏英华,他则坐在苏德贵后边。苏德贵听说小两口要领证,热情地邀请他们办好事去家里吃饭。
“我和叔他们说了,不去吃饭。”陈志军边走边说。
“什么时候说的?我怎么就不知道?”苏英华的话刚落下,接着恍然大悟地说:“你那时候说有事就是这事?”他们和苏德贵夫妻分别后,陈志军说还有事跟苏德贵说让她等会又折返回去。
陈志军笑着没说话,苏英华当做他默认了,走了几步又想起一个问题问:“你带粮票了?”上次买衣服的时候陈志军带她下过馆子,那个时候她看什么都新奇,清楚地记得当时陈志军给的是粮票和钱。
陈志军指指包,“我早就拿了。”他既然想带媳妇下馆子,自是在出门前就把粮票给备好,而且现在政策宽了,很多时候多给点钱,不用粮票也能买吃的。
他们出来领证穿着是结婚的那套新衣,这回服务员见到他们态度笑眯眯的,丝毫没有上回的不耐烦。陈志军坐下直接点菜;“一个红烧肉、一个小鸡炖蘑菇、一个红烧带鱼和一个油焖大虾。”他一口气点了四个菜,问苏英华,“英华,你要吃点什么?”
苏英华想着他们就两个人,陈志军点的菜够多了,摇了摇头,陈志军见状又要了三碗猪油拌饭和一碗汤。
服务员看他们不再要其他的了,微笑着说:“一共四块七毛和六两粮票。”陈志军交好钱和粮票,两人坐着说了会话,菜陆陆续续地端上来了。这个时候到饭店吃饭的人很少,上菜的速度很快。
陈志军夹了块肉到她碗里,“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苏英华看着他夹起一只虾剥皮,以为他是自己吃,不想他又一次夹到自己碗里,陈志军说:“上回你没吃几个就没有了,这次多吃点。”苏英华一愣,怪不得这些个菜听着耳熟看着眼熟,全都是上次他们其中点过的菜,不过上回人多,这些菜她夹过一两回就没了,不想陈志军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苏英华感动极了,吸了吸鼻子,咽下嘴里的肉,笑着说:“那你可不许吃啊!”她是打趣说着玩的,不料陈志军严肃地点点头应许道:“我不吃,这些全归你。”苏英华以为他是在开玩笑,陈志军还真的不碰这些个菜,也不吃饭,把虾端到跟前一个个剥皮放到她碗里。
“够了够了,你也吃。”苏英华用手挡住碗说。陈志军看她碗里的虾肉堆得尖尖的,这才住了手自己开始吃饭。苏英华见他只吃饭不夹菜,学着他的样子把装有红烧肉的碗推到他跟前,学着他的话说:“快吃,凉了不好吃。”见他还是不伸筷子,白了他一眼,“再来两个我也吃不下这些菜。”饭店吃饭不便宜,但他们量也给得十足,全都是用大海碗装的。
陈志军吃饭很快,在苏英华放下筷子不久,他就把剩下的饭和菜都扫光。吃完饭陈志军提议去百货商楼逛逛,苏英华摇头拒绝,虽然现在才十二点,但他们要去趟苏德贵家把自行车拿回来,从城里到小陈村得走两三个小时,回到家还不得天黑,想了想问:“你说我学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