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七五同人]紫黄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xs.win/18255/24.html

“陛下这么做又是何苦?今年还有祭天大礼需要陛下主持,走不得啊。”

“到底是祭天重要,还是朕的龙体重要?”赵祯挥挥手道:“朕意已绝,公公不必多言了。”

梁简章重重磕头道:“恕老奴无法遵从圣意。陛下是老奴的主子,太后也是老奴的主子。老奴实在不敢欺瞒太后。”

赵祯冷冷一笑,挺直龙腰道:“公公不是早干了欺瞒太后的事了吗?怎么这会儿又怕起来了?”迫近,赵祯复用只有梁简章一个人听得到的声音说,“刑杖可是梁公公你打的,其中的奥妙恐怕梁公公不会想让太后娘娘知道吧?”

一滴冷汗涔涔滑落,那老迈的身躯匍匐在地仿佛永远都直不起来了。赵祯却笑得自得,抬了抬手,他道:“公公这么大把年纪自然该是懂事的人。那么,就请公公为朕带路吧。朕这就想去向母后请安。”

***********************************************************************

包拯面色如土,向来持稳的声音也不由发了颤:“所以,陛下你就这么出宫了?”

“不然爱卿以为站在你面前的是谁?”赵祯笑得极随意,瞟了眼展昭,他道:“本来朕不打算告诉任何人。但思前想后,为这一路的清静,可以断了某人的牢骚,朕就来了。来跟爱卿合计合计。”

包拯皱紧眉头:“恐怕陛下不是来和臣合计,而是来下吩咐的。”

赵祯闻言哈哈大笑,拊掌道:“还是爱卿知情识趣。”面色一凛回复原本肃穆,“那朕就把这副不小的担子交到包卿肩上了。”

“恭听圣意。”

“朕要你办几件事。其一,朕知道母后把这件案子交给了大理寺,但朕要你继续查行刺之案,不得有误。如有遇到什么阻碍,朕写了道圣旨可以帮你。其二,朕这次前去大理,事关紧要,不希望走漏半点风声。大名府那里朕已经交代了玉妃、薛良、董太医等一些朕的亲信,朕想他们至少可以替朕瞒上些时日。不过,就怕万一事犯,母后恐怕会为难他们,所以朕写了另一道圣旨打算交与包卿,望你可以尽你所能救他们。还有……,”从展昭手里接过锦盒,赵祯用手掌小心地抚着盒面,“还有最后一道圣旨,朕也要交给你。不过里面写了什么,朕现在不想说。两个月后,如太后未发觉朕不在大名府别宫,而朕也仍未归返,你就带着这道圣旨去见太后,请她老人家遵照这道圣旨行事。”

说罢将锦盒递到了包拯面前。包拯跪接,三呼万岁。起身,包拯小心翼翼地捧着锦盒道:“陛下此行不知带了多少侍卫?”

赵祯见包拯的视线时不时斜到展昭身上,知他心思,于是道:“不多也不少,包括展护卫在内总共一十八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中高手,所以包卿不必担心,只要替朕办好朕交代的事便可。”

包拯正欲开口,却见一条白色人影风风火火地进了花厅,他什么人也不看,只是一把捉住那蓝色的双肩,似有满腔话语要说,却在吁吁的急喘声中化作无声的凝视。直到很久很久,连呼吸都不再留有痕迹的时候,他才道了句:“你回来了?”

曾几何时起,感动总是与难堪并存出现,如果是从前,展昭一定会握住那双温暖的手,答一句“我回来了”。现在,他既伸不出手,亦说不出口,只能幽幽点了点头。

这一点头已够,已能明白对方心思。热情颓唐撤走,回以平静中略带落寞的笑容。当见到花厅中的另一个人,白玉堂先是一愣,随后单膝跪下:“草民白玉堂见过陛下。”

“平身吧,毋须多礼。”

“谢陛下。”回看展昭与皇帝都是一身平民服饰,展昭甚至还背了包袱,白玉堂不觉好奇道:“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你要随陛下出差去?”

众人面面相觑,公孙策轻声向包拯道:“白少侠也不是外人,若是陛下能得白少侠一臂助力,岂不更好?”

包拯点头称是,于是把事情本末向白玉堂大致讲了遍。白玉堂还未听完,却已再次跪下,他双手抱拳,声诚意切。

“草民恳请陛下允草民一同前往大理。”

第14章 (十四)江上行

白玉堂忘记自己是什么时候睁开眼睛的了。

也许他是被船颠醒的,也许是被嘈杂的喧阗声闹醒的。总之他醒来的时候头脑里是一片空白,之后有了混沌——当他听到歌声,然后他看到展昭的脸。一切便在刹那间清晰了了起来。

空干的酒坛散在船舱四处,还有一坛打翻着,随船身摇摆从这头滚到那头。杯盘狼藉不在话下。众人有站有坐有躺。站着的已是头重脚轻,坐着的多半挺不直腰,躺着的自然就都是被灌醉放倒的——他就是其中之一。

展昭就坐在他身边,见他醒了,浅浅一笑招呼道:“你醒了,小白?”

小白?

不是“白兄”,不是“玉堂”,而是小白?

没错。他就是小白,小白就是他。因为现在的展昭只能叫他小白。

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还要从最初他们自开封启程的时候说起。

原本依御林军副统领封何的意思是由黄河逆流而上,取渭河,随后下行至沧临筹备上暠山。但结果施行定案,却是沿淮河而下淮南,避长江水路取陆路西行直达暠山。至于途中为何没头没脑硬是绕道上扬州、金陵等繁华秀丽之地,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当然是赵祯的决定。为


第24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