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佛道之争  崛起后周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xs.win/28721/28.html

,说道:“终唐一代,佛门和道教的争斗都在持续,因为李世民自诩李耳之后,道教自然站在李家这边。而武则天执政之时,却是因为离不开佛门的支持,他掌权之后却是提倡弘佛,处处打击道教。再等武则天下台之后,又轮到道教支持的李隆基上台了,他便又提倡灭佛。

“所以纵观唐朝,有皇帝或倡佛或灭佛,亦倡道或抑道,但如果你看穿了他们背后都有佛、道两派的影子,那便见怪不怪了。”

听罢柴荣的的这番感叹,柴宗训想到了儒家,于是问道:“既然儒家自古都是排一,而佛道之争,他又超然于外,应该发展得更不错才是。”听到这里,柴荣却是笑了起来,道:“道理是这个道理,然而历史又有多少事是按道理而行?佛道不与之争,但他却能自己跟自己争,其情形之惨烈,便胜佛道之争。”

“此话何解?”虽然柴宗训前世对历史有些了解,但这方面却是一知半解。

“当外部再没能构成威胁的敌人,那么找不到对手的情况下,内部定然就会分裂成两派,继续争斗,而唐朝儒家便是如此。你应该听说过‘牛李党争’,牛僧孺和李德裕儒家两派相争,却更是你死我活,几乎人耗尽儒家所有元气。而安史之乱后,即便儒家有心助唐皇勘平乱世,亦是力不从心。

“或因唐皇自己原因,或因宦官与番镇勾结,谋事不秘之下,反而让天下有风骨的读书人被杀尽大半。以至于到现在,文人只能依附武人而活,更多的都只会唯唯诺诺,成为的武将的应声虫,早已没有了读书人的风骨。

“所以你要记住,父皇欲变革唐末以来武将专权之局,当重文治。这并不是简单的启用文臣便算完了,你更要重造文人之爱国之心,塑‘俱千万人往吾往矣’之风骨,圣贤之德,忠孝之礼亦不可荒废。”

柴宗训点了点头,接过话头道:“按父皇这么说来,儒家因为内斗和外乱,反而倒不如佛门和道教了?”

“确是如此!佛、道之争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儒家内耗却是无所不用其极,我儿要谨记有时候内耗更甚过外争,比之更为惨烈和无情。”柴宗训默默记下,表示记住了,“安史之乱后,佛、道都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甚少向唐皇施以援手,所以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相当的实力。至到实力到底有多雄厚,我现在也不清楚。”

(本章完)


第二十七章 佛道之争(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