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峥一直对暖暖念念不忘,在去母亲处问安的时候,就喜欢四处瞄瞄,希望能见到暖暖,他的可爱乖巧的弟弟,只是,从第一次见到后,便再也没有机会。
第三章 别院养病
第三章 别院养病
之后苏涵身体变差,皇帝隆恩,甚至派了专门的御医从京城皇宫前来为他医治,并且,还让御医从此跟在他的身边,成为他的专属御医。
这种恩赐即使是皇帝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多见,皇帝对苏家的荣宠算是非常的重了。
其中原因,人们说是因为忠国公捐躯为国,还有说是皇帝怜惜他的妹妹,在公主尚未出嫁的时候,两人关系便非常亲密,甚至到了皇帝不愿意将公主嫁出去,以至于公主在皇宫里住到了二十二岁,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公主的尚婚年龄。因此,还一度传出过不好听的传闻,后来公主出嫁,并且没有留在京城,而是到了苏家的祖籍贡阳老家,这种传闻才渐渐停息不闻。
苏峥并不知道苏涵身体如何,因为他一直没有见过那个孩子,当他知道消息的时候,是他从学塾里回家,晚间向母亲请安的时候,母亲说为了暖暖的身体,要到山中拥有温泉水的修养别院里去住,估计要去很长一段时间,这时,苏峥才知道这件事情。
听母亲说要带着弟弟离开,才七八岁的他眼泪憋在肚子里,强自撑着做到镇定自若,祝母亲和弟弟路上平安,在别院修养愉快,希望弟弟身体能够早日康复。
公主对于他的听话与懂事感到欣慰,表扬了他两句,然后交代了他要如何如何做事,如何如何学习,要时常书信联系,通过书信要每月抽查他的课业……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公主说动了苏家一位因为性格刚直而怀才不遇在地方做官此时回家来养老著书的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识渊博的大儒为苏峥做老师。
虽然苏家学塾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有名的书院,里面不乏非常有学识的夫子,但是,有一位大儒来教导,还是和在学塾里不可同日而语。
从此,苏峥除了要去学塾,每个休沐日还要去那位大儒处学习,平时学业上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也可以前去请教。
衣食住行,更是不需要苏峥操心的问题,公主一走,他就是这个院子里唯一的主子,只是,公主留下了非常严厉的嬷嬷来监督他的学习与生活,他的生活也并不如意。从小便是非常严格与严厉的教育,有的时候才会有玩耍的时间。
公主当时说的是到别院修养一段时间,苏峥没想到时间会那么长,长到他已经不用再梳着包包头,而是束上了发;长到他已经不用再为坐上高凳而为难,他已经长到足够高,甚至院子里比他年纪大不少的小厮丫头们都被他甩到了后面;长到他已经快忘了母亲与弟弟的样貌与声音,留下的只有每月的一封家信,信里是询问身体学业,每一封都是询问身体和学业……
令他高兴的是,有的时候弟弟也会给他写信,字迹纤瘦优美,同样是询问身体健康,有的时候会问一两个学业上的问题。
在一个夏天,公主也曾经允许过苏峥到那要行五六天路的别院里去玩,但是,苏峥已经懂事太多,他知道,即使公主现在是他的母亲,清和郡王是他的弟弟,他将来会继承忠国公的爵位,他也明白了,他和公主和清和郡王的差距。他选择了留在贡阳好好读书。
那些成长里的悲欢,成长里的辛酸,成长里的苦涩,成长里的艰难,他都细细体会了一遍。
因为他生来并不就是忠国公,所以,无论是学塾里的夫子还是族中长辈,都会用不要辜负了公主与族中长辈的期望,不要对不起忠国公的名号,不要因为不出众而让选他做嗣子的众人蒙羞的话来警醒他。
有太多的,要他不要辜负的东西,他身上的重压就像几座大山一直压着他,所幸,他并不是一个调皮的不知道好歹的孩子,他努力学习,他接受夫子长辈的教导,一直都做得很好,所有人都对他很满意。
虽然满意,那些要他不要懈怠,不要侍宠而骄的话语,依然会每时每刻地跟着他。
这些话语还算好的,那些苏家旁支原来和他处在同等地位或者比他地位差的人,很多都会用一种尖酸的口吻和他说话,仿佛,他只是走了好运,然后捡了一个大便宜,成为了苏家忠国公的嗣子。
这些当然都不能为外人道,只能埋在心里。
他原来还小的时候会在被子里露出一双委屈的眼睛,当渐渐长大,他明白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他得到了地位,得到了母亲与弟弟的温情,那么,失去的,也都是应该付出的代价,而且,就像所有人说的,他是走了多大的好运才被看上,他应该努力不让人失望,还应该感谢上苍,感谢公主等人才是。
他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多了。
就是这些,让他的心比身体成长地更快,他希望自己能够快速长大,然后到有一天,他能够去做大事,然后,堵住所有人的口。
在苏峥十四岁的时候,公主带着清和郡王回贡阳苏家祖宅来了。
苏峥被夫子准了假,从学塾里回家迎接母亲和弟弟。
公主和清和郡王走的不用颠簸的水路,苏峥和家里前来迎接的管家嬷嬷还有仆妇丫头们一早就等在了码头上。
此时还没有到清明,大清早,太阳从东天边慢慢爬上来,码头上还带着乳白色的薄雾,空气清冷,有杏花香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