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之后码好,然后按了定时更新,应该是今天第一章;开头一点是续之前那一章的~)
而作为周瑜的从父,周尚可也不是一个泛泛之辈,他其实早就对周昕心存不满,彼此的矛盾在整个丹阳郡都是公开的秘密,而对于袁术,周尚同样不看好,他对自己的眼光很自信,在他看来目前还只是一只雏鹰的孙策,比起袁术可都要好得多了。
主要还是袁术对于治下的治理偏重很明显,对于豫章、会稽这一早就由他所有的两郡,不管是从政策宽松度还是其他各方面,都要优于对待吴郡、九江和丹阳这几个只有部分被他占去的郡。
或许袁术可以说自己是为了以防被别人夺取之后独占果实,可就算是豫章两郡,难道他就能够保证一定能够固守住不会为别人所夺?
这种事情确实不好说,但对于百姓来说,他们评判一个统治者的标准很简单,谁能让他们过得好,谁就能够在他们这里得到好的评价,袁术这样做无异于自毁根基,就连大汉王朝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是毁于百姓的怨声道下,否则也就不会有黄巾之乱,周尚又怎么可能会跟随这种人?
如今孙策伸出的橄榄枝就是一个好机会,毕竟他不只需要为自己考虑,还要为身后的家族着想,目前来看孙策可比袁术更值得投资,势力或许还弱小,但潜力却很巨大。在这时候加入正可谓雪中送炭,更别说自己家族与孙策还有那么点联系,很有增进关系的基础。
不过周瑜与孙策交好,却更多还是由着自己的喜好的关系,这点孙策也能感觉得到,所以他对周瑜更是信任有加,彼此的关系在久别重逢的一段相处后,迅速升温,就像是本就该这般亲密一样。
此时听到周瑜的话,孙策想了想就道:“公瑾也知道策与那吕布的恩怨。不过客观地说。策便是再恨那人,却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自己还不如他。世人都道吕布是天下第一武将,这或许还不好说。但他回归并州后使其欣欣向荣。却是抹杀不了的功绩。这番文治武功的能力策也不得不服。”
孙策对于童渊的名声可没少听见,对于吕布竟然连此人都能干掉首先是表示不信,然后就是震惊。可也因为接触到那个圈子,他也知道童渊是最顶尖那一拨人,却并非是唯一,天下武学宗师不多,但也绝不会少,“童渊用枪、王越用剑、左慈一把拂尘扫天下、阿若双刀挂前胸”,这是孙策所知江湖中的一句俗语,其中就包括了四位宗师级的人物,更别说还有些声名不显地。
不过对于吕布的武力再高,孙策也并不在意,他相信自己早晚一天能够超越他,他就是这么有自信,可在其他方面,他却觉得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并州书院等。
其实孙策现在已经不会像是当初那样,一提到吕布立刻就咬牙切齿,这不代表他不恨吕布,相反这种恨现在已经深入了骨髓,形成了印记,恐怕就是化成灰了都无法磨灭;但随着越来越成熟,看问题的角度和态度,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对孙策来说他是更加理性、也能更加客观,这可以避免他一时头脑发热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定。
周瑜愣了愣,没想到孙策会这么评价吕布,不过他想了想,这也情有可原,孙策对吕布的态度其实也很复杂吧,最大的情绪当然是恨,可剩下的未尝没有一点羡慕甚至是一起为追求目标的想法,毕竟吕布从一个武将取得如今成就是天下任何男儿都无法忽略地,他也将是现在和未来大汉天下的一个重要角色,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想到这周瑜不禁有些悠然神往,现在的自己比起孙策都远远不如,别说整个天下间,就是扬州、庐江郡能够知道自己的人都不多,就算知道的人,多半也是把自己当成一个通晓音律的伟男子,可这对他来说显然不够。
看着孙策,周瑜知道,自己的未来或许就在他身上,而他相信随着时局变化,自己登上舞台向天下展示自己的那一刻,将很快到来。
……
日上三竿,九原城东并州书院址,就在最重要的中央会客厅,这个平常都安静寥落的所在此时却嘈杂起来。
时间悄然进入了大汉初平二年的八月中旬,小半个月的度过几乎只在一晃之间,这段时间内并州经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既没有征战,也没有动乱,倒是围绕在河套平原周围地区尤其是西河郡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西河太守贾诩、郡尉曹性、掌管官匠们的农黍使(吕布特封)马钧等人都在为之奉献自己的光热,那些因匈奴甚至鲜卑、羌人频繁南侵而无奈南迁的并州百姓们北归的浪潮也正当**时段,这段时期西河郡北部、中部各县人口呈现一个爆炸式的增长,原本的空城都可能在几日间挤进最少上百户人家,如果不是吕布早就做好了准备,本来好好的迁移之事,也不知道要爆发多少骚乱。
毕竟本来迁居在这些百姓来说就是期待与不安并存,这种时候最是敏感,一个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大乱、影响全局。
而一件比较奇异的事情则是,在这段时间内那些并州本地的官员好像突然间能臣干吏附体了一般地,在各自的职位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勤恳和热忱,这可以说是保障这次北迁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吕布心里却很清楚是为什么,这与他今天召集这些人来的目的也有关系,不过这些人自己却不清楚,甚至暗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