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孺孤陋寡闻,竟不知上土桥之事,最是目瞪口呆,也最是尴尬。
适才他嘲讽杨浩身份,不看地方,不守规矩。
结果人家是在等候面圣,还是王都知亲自前来宣召迎接,这份待遇…他们谁都没有。
一时之间,吕公孺涨红了脸,恨不得直接跳入金明池,躲进水底。
高遵裕知晓内情最多,却仍不免惊讶,杨三郎已经厉害到这个地步?
官家召见一个白身市井少年,多少年了,好像还是头一回。
潘孝文也颇为惊讶,他突然明白高遵裕为何对这个杨三郎另眼相看,着意结交了。
看来此子着实非同小可,而高家提前知悉内情,他庆幸自己刚才及时招呼,想来也不算很晚。
赵宗晖则目光深沉,盯着杨浩远去的背影,心绪略微有些复杂。
杨浩没空理会他们,跟着王守忠一起来到奥屋码头,登上了皇帝专属的龙舟。
就要见到鼎鼎大名的宋仁宗了,杨浩经不住略微有些小激动。
登舟面圣,少不得要有一些程序,御前禁卫一脸严肃地打量杨浩,然后近身检查,确认没有携带利刃之后才放行。
龙舟庞大,装饰大气雅致,但称不上奢华,衬得起皇家威仪,也符合赵祯一贯节俭的作风。
登上龙舟顶层,跟着王守忠走进船舱的厅堂之中。
“官家,杨三郎觐见。”
“嗯!”
“小子杨浩拜见官家。”杨浩对大宋宫廷礼仪并不熟悉,只知道是不用跪的,故而躬身一揖,恭敬见礼。
纵然不合规矩也不打紧,年少无知,不知者不怪嘛!
“免礼!”
杨浩抬头,瞧见御座上一位三十来岁,中等身材,面向温厚儒雅的中年男子,正打量着自己。
正是有仁君之称的当今官家——赵祯!
“皇叔,这便是杨三郎?”
“正是此子。”
杨浩一偏头,这才发现荆王赵元俨也在,且面色红润,精神上佳,似乎疾病已然痊愈。
“王爷,您的身体好些了?”
“托你的福,好多了。”赵元俨看向杨浩,笑声爽朗。
“王爷折煞小子了…”杨浩讪讪一笑,自己哪有那么大的能耐?
赵祯笑道:“皇叔所言确有几分道理,自从三月里见过你种植的庄稼,身体便开始好转,如今已然大好。”
“啊?”杨浩不免有些吃惊,土豆和玉米几时有了这样神奇的功效?
赵元俨只是淡淡一笑,压根看不透老王爷心里在想什么。
官家赵祯则饶有兴致地看着杨浩,问道:“那些庄稼长得怎样了?”
“都已经开花,果实已然开始成形,过些时日便可收获。”
“产量果真能有你所言的那般高?”
“这个…应该差不多,或许会受到气候、土壤的影响,小子以为…稳妥期间还是收获之后称量验证比较妥当。”
尽管产量本就说的保守,但杨浩仍旧担心出什么幺蛾子,故而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赵祯是个理智的明君,倒也不苛求,点头道:“朕并无贪念,只要有一半以上的产量,我大宋便能少去许多饥馑,粮仓能充实不少。”
“小子但愿这几样庄稼能为大宋富强尽绵薄之力。”杨浩不失时机地附和一句。
赵祯点点头,问道:“那么,你能告诉朕,这几样庄稼从何而来?所谓异域良种,究竟来自于何处?”
“异域……也许是我们脚下,大地的另一边!”
杨浩想了想,拉美似乎中原正好隔着地心相对。
地下?大地的另一边?
赵祯、赵元俨,乃至是王守忠,不由面面相觑,这小子不会糊涂了,信口胡说吧?
呃……
杨浩恍然,这年头人们还停留在“天圆地方”的概念之中,自己有些想当然的信口开河了。
尴尬!
“这个…”
杨浩讪笑道:“给小子良种之人是这么说的,虽然匪夷所思,但小子相信。”
“良种是何人给你?”
这是赵祯最为关心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一个十几岁的大宋少年,不可能远行异域。那么那些神奇的东西,多半是来自于某个奇人。
还有杨浩一身与年龄不相称的头脑与本事,背后多半有名师教导。一位让他毫不犹豫拒绝师从范仲淹、欧阳修的高人,着实让人好奇。
杨浩迟疑道:“老实说,小子并不是他老人家的身份。”
呃……
见赵祯眉头微皱,赵元俨提醒道:“三郎,官家面前,不可有隐瞒,不可有虚妄之言。”
“小子不敢欺君,事实如此。”
杨浩道:“去岁春夏大旱,小子家中无粮,被迫流落到一间佛寺为沙弥,想要混口饭吃。
谁知天旱的厉害,寺中也没了粮食,小子不得不还俗,回家途中…遇到了两位异人。”
“怎样的异人?”
“其中一位是鹤发童颜的老者,小子总觉得他老人家至少有百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似是仙人一般,异域良种就是他老人家所授。”
杨浩续道:“另一位异人衣衫破烂,看起来似是个乞丐,名叫洪七公,老神仙常称之为老叫花。
七公对美食别有爱好,小子的烹饪之技,以及些许稀奇的美食之法都是随他学的。”
洪七公?没听说过。
鹤发童颜的老神仙?传说里倒是有不少。
赵祯沉吟道:“杨三郎,你确无虚言?”
“绝无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