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续史楼主人显然是一个比较了解洋务的传统读书人,可是连这种传统读书人,都已经开始正视洋务,将曾国藩等人进行的洋务建设看作是成绩,而不是加以数典忘祖的抨击,这从侧面反映出了西方入侵对这个古老的大6已经造成了实质性冲击。
就在开明读书人和保守读书人之间辩论之际,对中国文化已经相当了解的一些洋人也加入了进来,一个自称“热爱中国”的外国自称西友,写了一篇“西友论中国积弊”的信投稿申报。
这位“西友”指出《申报》评论员与“续史楼主人”两相辩诘者皆非根本问题,中国之大患不在于国势柔弱,而在于人心涣散,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十大端,分别是行政通道不畅,畛域界限太分,冗闲官员太多,选才不适于用,民间赋税太微,官员俸酬太薄,国家兵力太弱,军事防守太疏,士人自命太高,自利之心太甚。凡此十端,皆与他国少异,是乃中国困局的成因。
作者认为,清国官场等级森严,拑口禁言,导致官僚队伍唯诺成风,敷衍塞责,民隐不得上闻,政令难以下达。地方官员各自为政,不仅“隔省督抚之司道痛痒不相关切,即同省之府厅州县亦彼疆而此界”,即使事关军国大计,也难以积极配合,协同进行。政界闲官太多,无事则耗费饷糈,有事则横加阻挠,导致行政效率愈来愈低。而以科举与捐纳为主的官员录用方式,又决定了各级官员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能,所能唯敛财,严重制约着行政人才队伍的质量建设。政府法定税率虽然不高,但民间实际支出却不低,难以堵塞的税收漏洞,导致税收成本巨大。而官员的法定工资太微,不敷养家糊口之用,则又迫使其不得不贪腐。清政府八旗与绿营共百万有奇,但兵饷不足,一兵之饷不敷一人之衣食,其家计更无论也,安得不另谋生计,以筹养家之资哉?既有另图,何能专心操演,以冀技艺纯熟乎?操演不能纯熟,兵力安能强壮?况八旗、绿营仅为6军,适于传统的6上安全防卫;现在,海疆日敞,海防日急,衰败羸弱的旧式军队难以适应现代国防之需。
这些洋人在1874年这个时代,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可以说让人心惊。
申报的讨论很快就传遍了各个口岸,连大明各个口岸都受到了影响,喜欢通过看报了解民间情势的朱敬伦也看到了这些讨论,他异常感慨,因为他现,西方人评价中的那些清朝社会弊病,即便是已经持续进行了十几年改革的大明,依然存在。
唯一让他感到宽慰的是,在这些讨论的声音中,对日本侵台的另一个主角,大明政府,普遍给予了肯定的评论。
但朱敬伦对这些报纸讨论最满意的,主要还是大量民间知识分子的加入,这种大讨论,正是对民间知识群体的一种思想和现代意识的启蒙。
这种启蒙,不但在上海这个最开放的口岸产生,其实在大明的各个口岸,也因为官府始终没有限制言论,也因为香港是英国殖民地而限制不住言论,早就开始萌。
翘_臀女神张雪馨火辣丁_字_裤视频曝光!!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an123(长按三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