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劝迁  杨家抗日风云录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xs.win/64221/156.html

常多。但驻青岛的日军因为兵力不足,打起来肯定没好果子吃,怎么能护住这么多侨民。没办法在沈鸿烈威胁下,只好命令全体日侨,在8月30日前下旗回国。

有意思的是,后来沈鸿烈守不住青岛,撤退的时候下令焚毁一切日企和日本人的房屋。很多日侨一辈子的积蓄化为乌有,后来听说有不少捶胸号哭者。

辛辛苦苦搬到武汉以后,由于国府组织不得力,再加上武汉当地非常不配合,大部分工厂都没能尽快复工。在迁汉的148家企业中,复工的只有二十多家,且多为小企业。实际上有的企业在等待四五个月之后感觉希望渺茫,自己自行迁往四川去了。

到了年底,武汉估计也不能守,资源委员会的工矿调整处(负责整个内迁工作的正式机构,成立于37年9月)就开始动员武汉的企业也向西转移。

武汉当时的工业,比起上海要落后太多。而且武汉工业有一个特点,就是纺纱厂特别多。这个时候正是打仗的时候,棉纱一日三涨,正是纱厂赚钱的好时候。所以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如何肯走?国府38年元旦前后开会动员纱厂搬迁,一直磨到6月份,绝大多数纱厂都不愿意动。

到了38年的6月29日,敌军已逼近马当防线。国府对于武汉工厂的怀柔政策终于执行不下去了,7月间下令拆迁武汉所有对后方的军工、民生有用的工厂,这两大标准一出,哪个企业不符合?不符合还卖什么产品?这一次国府明显吸取了上海的教训,决心不留任何工业资敌。武汉拆迁的首要对象就是纺织印染厂,其他工厂只要达到五千元以上的,包括一切有用的物资设备,统统拆走。来不及拆走的,一律炸毁。这个时候已经提出了“焦土抗战”的战略,武汉就是第一个试验品。

在38年9月底武汉失守前,除上海迁来的148家之外,武汉一共迁出168家民营工厂。这一次武汉的拆迁,组织得明显强于上海。不光是准备充分,而且政策也从劝迁调整为强拆,这一改变充分说明国民政府同样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所以武汉的工业没有给日军留下一点底子,这对于一步一步削弱日军的作战能力当然具有极大的意义。

整个这一次工矿内迁,开始于1937年的8月12日,结束于1940年底。民营工矿迁到西部的总共是639家,这其中由国府资源委员会工矿调整处协助搬迁的是448家,自行迁厂的是闽浙两省的191家企业。

而国营工矿尤其是兵工厂,隶属于国府兵工署的迁了14家,隶属于资源委员会的迁了18家。兵工厂当中,先后内迁的就有金陵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济南和广东兵工厂以及中央修械厂。还有几个较高技术的军工企业,比如军用光学器材厂、广东防毒面具厂、中央杭州和南京两个飞机制造厂。

到了40年6月,内迁的18家兵工厂成为中**事工业的主体,生产能力已经从整体上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作战中消耗比较大的机关枪弹、迫击炮旦和手留弹,分别增长了677%、867%和165%。大后方的军工厂,40年已经能充分满足**需要的重机枪、迫击炮、枪掷弹筒、枪掷榴弹和手留弹。

混血女主播直播后忘关摄像头 私_生活视频遭曝光!!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ei222(长按三秒复制)!!


第一百五十四章 劝迁(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