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我的中国心 下  铁血魏晋南北朝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xs.win/72431/126.html

“元”。而其他鲜卑多音节的姓氏全部按照汉姓的单音节姓氏进行改姓,如拨拨改为长孙、丘穆陵改为穆、达奚改为奚、步六孤改为陆、尉迟改为尉、勿忸于改为于,其他所改姓氏,多到难以记载。

我们前面章节提到的穆崇、长孙嵩、陆俟、尉元等人其实在他们那个时代应该姓上述听起来十分“西洋化”的多音节姓氏,穆崇应该叫丘穆陵崇、尉元应该叫尉迟元、等等,只不过史书中为了统一标准,都用孝文帝汉化改革后改的汉姓,所以我们在连载中除了拓跋皇家,其余为了避免混乱,都用了改革后的姓氏。

当然,对于名字,拓跋宏也要求进行单音节的改革,像太祖拓跋珪,其实当时南朝史书记载他叫拓跋什翼珪或拓跋涉珪(“什翼”“涉”其实类似于英语里“?”的发音,鲜卑语和汉语的区别真是不小)。而《魏书》记载的“拓跋珪”也是因为孝文帝的这次改革,才把他们拓跋家列祖列宗的名字都改成了模仿汉语单音节的“尊称”。(从现在开始,我们这个连载对于“拓跋氏”正式改称“元氏”,而孝文帝拓跋宏从今往后我们称他为元宏)

改姓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孝文帝元宏紧接着再下诏:“鲜卑人原本没有姓氏,也不讲究家世,虽然是功臣贤才的后代,和贫寒卑贱的小民后裔没有区别。现在规定,穆、陆、贺、刘、楼、于、奚、尉,为功臣八姓,和汉人四大家族,卢、崔、郑、王,同时列入高贵世家,除这十二姓外,应列入高贵门第、世家的,政府另外制定细则进行规定。我特别指派司空穆亮、尚书陆琇详细审定,务求公平。”

这项规定加上“九品中正制”,基本把北魏朝廷的高官全部垄断在宗室十姓“元、胡、周、长孙、奚、伊、丘、亥、叔孙、车”以及上述的贵族十二姓中。紧接着,拓跋宏就要求所有亲王的王妃和姬妾都必须来自上述贵族家庭,贵族家庭不允许和平民通婚。而自己身为表率,遴选汉人四大家族女子入宫为妃。

不过当时可不是所有王爷都遵纪守法,史载孝文帝二弟咸阳王元禧就娶了任城王的包衣奴才家的女儿当王妃,元宏大为震惊,遂严加斥责。为了防患于未然,元宏紧急下诏,强行为他6个弟弟改娶贵族家庭的女子为王妃,在此之前已有王妃的,一律降级为小老婆。孝文帝的这个做法真是简单粗暴,违背人伦,疯狂的让人不禁咂舌。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元宏身上的一股“极为偏执”的感性思想完全占据了他作为帝王应有的权衡天下的理性头脑。

不过从另一角度讲,所谓的“理性”只是适应于当代世俗以及当代科技的“理性”,“理性思维”只能维持社会的慢慢“进化”,而“感性思维”却可以引爆社会的“突变”和“升华”。所以,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不被他所在的时代所理解,在世俗的眼光里艺术家也就和“疯子”差不多。

但是,如果一个秉持着艺术家“感性思维”的人不幸投胎到了“帝王”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上,假如他的能量足够强大,那他就能成为功比“三皇五帝”的“神”一级别的存在;但一般人哪能有如此大的能量,所以绝大多数有着“艺术家情怀”的“帝王”最终都带领人民走向了毁灭,被后世所谩骂和讥笑,哪怕他距离“神化”只有一步之遥。

而我们的皇帝元宏,就是一个有着“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的,极具艺术家感性思维特质的帝王。在元宏看来,“汉化改革”是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灵丹妙药。公元494年,当帝国南迁洛阳的“新都建设工地上”一片吵杂沸腾之时,孝文帝元宏已经紧锣密鼓地策划着南征大计,憧憬着自己“一统天下”的辉煌。

元宏坚信自己可以“两手一起抓,两手都很硬”,可历史却给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元宏的人生以及他“悉心呵护”的这个庞大帝国必将以悲剧结束。


第一百零一章 我的中国心 下(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