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托孤的博弈 下  铁血魏晋南北朝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xs.win/72431/150.html

得到消息后,举止形态一如平常,但外松内紧,安排部分人员护送太子南下迎接灵柩,另外安排人手留守京师,一切都处理的井井有条。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元宏确实没有看错人。

皇太子元恪最终在鲁阳(宛城以北)接到孝文帝的灵柩,这才正式为孝文帝发丧。同时,元恪就在鲁阳即位,北魏帝国正式进入“宣武帝”时代。

尽管孝文帝未雨绸缪,彭城王恭俭退让,但是猜忌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史载太子东宫的随从官员都怀疑元勰有异心,于是和元勰在鲁阳见面时,都严加防范。但我们的彭城王元勰却推诚布公,礼数周到,跪着交给元恪数页孝文帝写下的遗照,表示了拥护新皇的决心,终于消除了相互之间的隔阂和猜忌。

当然,猜忌不仅在太子和彭城王之间发生。史载当孝文帝死讯发出后,咸阳王元禧前往鲁阳奔丧,到了城下却不进城,留在城外观察有无事变,很久以后,方才入城。元禧进城后见到元勰,尴尬的说到:“六弟你这次护送灵柩的任务,不但操劳辛苦,而且是危险之至啊!”

元勰揶揄到:“二哥你年纪大,见识高,所以知道这有多危险。六弟我此番经历,不亚于手握毒蛇,身骑猛虎,然而身在其中,并不知道有多辛苦。”

元禧赶紧自责到:“六弟,你这是怨恨我来得太晚了吧。”

从东宫官员和咸阳王元禧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元勰当时所受到的压力,所以元勰辞官不做,也是顺水推舟之举啊。

但是,孝文帝元宏辛辛苦苦设计的“六常委辅政”的格局虽然防止了“权臣”的专权,但是在新皇幼弱,还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秩序的时候,俗话说“主弱臣疑”,包括“六常委”在内的所有官员都人人自危,在行政管理上没有“话事人”,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防止被疑为谋逆,就干脆在处理国家大事上不作为。

如果此时的北魏帝国已经一统华夏,国内和平喜乐,那么高级官员的不作为倒也无伤大雅。可是北魏帝国南方还在和虎视眈眈的萧齐帝国对峙,而此时的萧齐帝国却发生了比北魏帝国更加巨大的政治变动。可是我们的主角,宣武帝元恪以及新一代领导班子,正是在这种“不作为”的大背景下,丧失了统一全国的一个最好的机会。

萧齐帝国发生了什么,北魏帝国的“后孝文时代”又将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呢?我们下一章再说。


第一百二十四章 托孤的博弈 下(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