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出轨  习惯不是爱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xs.win/75010/105.html

与一位网友闲聊。

我说:“现在这些搞婚外情的档次太低,最高境界应是‘偷心不偷身’。”

她回我:“精神出轨更可耻!”

......

现在想起她说的话还感到可乐。我们都去过银行,看到柜台上大捆的钞票,不动心的不多吧?可这叫犯法吗?

在历史上有两个人都干了被后人不齿的事情。一个是南宋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一个是明朝的徐有贞以‘意欲’为口实杀了于谦。这两人的可耻就在于‘以別人想怎样'定罪、处死人。假如思想也有犯罪这一说,那后人也就不会唾骂秦桧与徐有贞了吧?

明中期的哲学家王守仁创办的“心学”的精髓是这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被后人称为与孔、孟一样的圣人。他这几句话大家该懂吧!说白了就是:想,正常,能识对错、轻重,就是个正常人。

时我还是个孩子,可看到荧屏上演的那些红卫兵回家清算父母的镜头,不寒心的人不多吧?那应属于思想与行动的一致吧,除了证明白痴、蠢外,真想不到任何好词形容它。看现在的朝鲜集会时,穿着朴素的服装,喊着高亢的口号,如稚孑般,你做何感想?我的感觉是:扭曲。

有个叫桃应的人问帝舜:

“你父亲杀了人,该怎么办呢?”

“抓起来呀!”帝舜回答。

“你不管吗?“桃应又问。

“有真凭实据,我怎能坦护。”舜回答。

“那你就看这你父亲被处死吗?”桃应问。

“怎会呢!我将弃天下不顾,背着我父亲逃到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地方,悠然自得的过日子。”舜回答。

哈哈,这是个假设的故事,可舜说出了真心话。圣人都敢于表白,为何我们这些平常人这么虚伪呢?;


论精神出轨(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