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三)  三国之最风流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3/3)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xs.win/85880/372.html

令任上已待了两年,也就是说他被举为茂材时还不到三十。这实在令荀贞颇为生羡。

受后世影响,荀贞很有点进士、翰林的情结,孝廉、茂材与郎官就如同是当代的进士、翰林,而他如今虽位比二千石,可看他过往的资历,却既非孝廉出身,也非茂材出身。

皇甫嵩上书请求朝廷把他从颍川调入军中、为佐军司马的理由是他“明习战阵之略”。征举“明习战阵之略”不是常科,是特科,是因为黄巾起事了,朝廷才不得不下的特诏,究其本质,与前代每逢战事之际便往往诏令举“勇猛知兵法”、“武猛堪将帅”者一类是相似的。荀贞身为“荀氏子弟”,发家却不是孝廉、茂材,而是“勇猛知兵法”,他对此是常以为憾的。

他现已是比二千石的大吏,不可能再被郡、州举为孝廉或茂材了,这个遗憾却也只能留着了。

宣康也很羡慕,他艳羡地说道:“姚令年未三十便就被举为州茂材,美名远播,前程锦绣也。”

荀贞知邯郸荣不会无故说姚,问道:“怎么?公宰与他相熟么?”

“两年前,他来襄国就职,去邯郸拜见王、相,荣与他路遇,有过一番长谈,因彼此结交。”

“一番长谈、彼此结交?”荀贞笑道,“此英雄惜英雄也,这般说来,此位姚令不是常人了?”

“他是吴郡乌程人,家世冠族,为郡大姓。其人长七尺五存,容貌甚伟。荣与之交谈,深感他机警敏捷,细密多智,此前虽未任职过地方,然而谈起民事却条理分明,就任襄国后,在职至今两年,郡考州课总为翘楚。更难得的是,此人胸怀大志,有奇节。”

说到此处,诸人离苏人亭已近。夜色来临,邯郸荣望指夜下的苏人亭,说道:“与我书信来往,他常常慨叹苏秦之功,每言:‘苏子携六国相印,纵横抗秦,此大丈夫之雄也!’黄巾起前,他就看出了将要生乱之兆,信上说:‘国事日艰,乱象渐生,此丈夫效苏子,提七尺剑,建立功业之秋’,感叹他却只是个县令,一县之地不能尽其才能。”

州茂材、有大志、感叹一县之地不能尽其才能,这些都无关紧要。先说茂材,今世之察举贿赂横行,吏治,州郡所察举之孝廉、茂材多不堪用;再说大志,空有志向、无有才能,眼高手低之人多了去了。但是,如再加上前边邯郸荣所说之“在职至今两年,郡考州课总为翘楚”这句话,这个姚就是个人才了。

荀贞顿起兴趣,说道:“襄国有此贤令,我此番却不能再过县不入了。”

-,


32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三)(3/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