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在那个年代。导致国难重重的根本原因终可以归根到二字上。有的人为了荣华富贵投降卖国,连祖宗都不要,还有的人打着抗战的旗号大发国难财,更有的军官喝兵血吃兵肉将士兵和老百姓不当成人,种种罪恶罄竹难书。
更可气愤的是,几十年后还有人为这些罪徒大唱赞歌,认为抗战死的士兵多是一种荣耀,认为这还值得表彰!甚至认为死得多就是出力大。就是功劳多!
真心想说,去他妈的!!
不过这一切并不是李晓峰,更不是任辅臣和张福荣能改变得了的事儿,从1931年到1945年,这是草菅人命的年代,这是悲哀的岁月,这并不光荣!
不过在马占山踏入海拉尔的时候,他却并不感到多么悲哀,相反他还是比较高兴地,收复海拉尔和收复满洲里意义完全不同。收复海拉尔在他看来更像是一种标志。
标志着他马占山又回来了,标志着他将一雪前耻。至于付出的伤亡。他虽然也觉得惋惜,但作为一个那个年月的军人,他并没有特别的在乎。
“将受伤的弟兄们运回苏联,好好照顾,打鬼子的事情就让我们这些没受伤的人来干吧!”
开了一个好头,马占山对后面的行动是迫不及待了,甚至生出了一些别样的想法。
“我认为在海拉尔竖起抗日大旗,在这里招兵买马,然后一举收复北满甚至整个东北都是有可能的!”
马占山的表态让任辅臣和张福荣大吃一惊,因为按照之前的计划,马占山的部队不应该长久的停留在海拉尔附近,应该快速南下跟冯玉祥的部队汇合,然后在三省交汇处开辟抗日根据地。而现在马占山几乎是全盘推翻了这个决议,这不是要命么!
不过马占山还振振有理:“此一时彼一时,之前我们没有料到日军如此不堪一击,没有预料到能够占据海拉尔和满洲里这一大片地区。在那种形势下,自然只能南下跟老冯会师。”
说到这儿,马占山显得容光焕发:“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有了海拉尔和满洲里,这里条件更好人口更多,而且背靠苏联,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更加合适!”
马占山的话有道理吗?有,客观上说是对的。和条件恶劣察哈尔、热河和兴安省交汇处相比,处于中东路上的满洲里、海拉尔条件自然是更好,也确实人口更多获得支援也便利。
那么李晓峰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想法呢?原因很简单,满洲里和海拉尔是成也中东路败也中东路。对日本人来说,绝不可能允许铁路干线上重要的城市被抗日武装占领,马占山想要占据城市,一定会遭到关东军的重点照顾。
实话实说,只靠苏联的那一点点微薄的援助,马占山的那群乌合之众根本就挡不住关东军的铁蹄,而条件更艰苦的三省交汇处虽然看上去不太理想,像是不毛之地,但不毛之地也有不毛之地的好处,至少不招贼惦记不是?
而且这个三省交汇处挪腾方便,面对关东军的围剿更好周旋,实在打不过了,逃跑的路子也多一些不是吗?而且那里北可以威胁海拉尔,向东可以直指松嫩平原,向南可以叩门山海关,真心就像一根钉子楔在那里。
而现在,马占山不愿意南下了,整个战略也就无从谈起,你说任辅臣和张福荣怎么会不着急?
“马将军,南下策略是之前您、冯玉祥将军和彼得洛维奇同志经过商讨达成的一致建议。而现在,既不通知彼得洛维奇同志,也不告之冯玉祥将军,您就这么率性而为,不妥吧?”
面对任辅臣的质问,马占山还有些不高兴,之前达成了一致不假,但是他马占山也不是苏联人养的狗,他堂堂的黑龙江省主席和军事总指挥难道一点儿自主权都没有了?
至于冯玉祥,姓冯的那个不靠谱的家伙能不能按照计划北上都不一定,他傻逼兮兮的放弃大好的满洲里和海拉尔带着兄弟们钻山沟,那真心才是脑残。
不得不说,这个年月的军阀,哪怕是“爱阀”也真心是不靠谱。而且内部很可能都是矛盾重重。共患难的时候还没什么。一旦形势缓和了,真心是互相拆台互不信任。
就拿冯玉祥来说吧,确实爱国将领,但是在爱国将领这个称号之外,冯玉祥还有倒戈将军之称。比如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就倒戈了奉系军阀打了吴佩孚的黑枪。1925年郭松龄联合冯玉祥一起反对张作霖,结果半道又被冯玉祥给卖了,最后郭夫妻惨死被张大帅暴尸。
而最近的一次丢节操那正是在1933年。之前说过,冯被推举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司令,在7月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而就在最辉煌的顶端,冯在极大的压力下丢下吉鸿昌和方振武自己跑了。实际上冯的跑路正是抗日同盟军瓦解的标志,正因为有他开了这个头,后面的那些西北军的老部下自然是有样学样,最后只能散伙败亡。
马占山不信任冯玉祥实在是太正常了,毕竟郭松龄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马占山不能不防着一点儿。否则。什么时候被卖了都不知道。
所以马占山不愿意南下能理解,但是无法接受。哪怕是任辅臣和张福荣据理力争。最后的结果也仅仅是马占山答应派一支先遣队南下探路并接应冯玉祥。
“您不准备做点什么?就让马占山这么瞎胡闹?”
看了任辅臣的电报之后,雾风耶维奇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