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和政委哈哈大笑,说她简直就是个孩子。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要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好了,何必太当真?
这事尚未平息,打击又接踵而来。白沙铺民兵营通知素珍,因为她到宜昌后,一直拖欠着生产队的副业款,生产队停发了她的口粮,还要下她的户口……
素珍真是走投无路。要维持母女两个人的生活,她是不可能按时足额缴纳副业款给生产队的。口粮停发了,她和加花吃什么呀!
一筹莫展时,加花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来到了家里。交给素珍三十斤全国粮票,说是附近驻军一个姓马的教导员送给她的。
班主任老师介绍说,马教导员的老婆得癌症死了,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子女。因为老家没有亲人,马教导员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难极了。他了解到素珍的情况,希望能够和她一起生活……
素珍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她是不会改变独身生活的,世界上的男人让她伤透了心。
几天后,马教导员抱着小儿子找到广播室,向她诉说自己既当爹又当妈的艰辛:大儿子马杰有夜尿shī_jìn的毛病,被子床单几乎天天都要晒;女儿马红刚上小学,缝补浆洗都不会做,全靠他一个人;小儿子马军晚上还要摸着大人的奶睡觉……
素珍对马教导员的境遇非常同情,尤其可怜那一脸无辜的小马军。那大大的眼睛,红红的脸蛋,多像她的加林啊!可是,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教育了素珍,不了解马教导员的性格和为人,她是不会轻易答应的,何况加花又快长成大姑娘了。
马教导员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没有要求她马上表态,但希望保持联系。即使不能成为夫妻,保持同志间正常的交往也是可以的。
事情就这样搁下来了。
后来,马教导员所在的部队去了河北省迁西县,驻扎在一个叫洒河桥的小镇子上,负责修建“引滦入津”重要工程之一的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
与素珍的几次见面和交谈,让马教导员觉得这个女人是最适合与自己一起生活的,也会当好几个孩子的母亲。他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得到白素珍。虽相隔千里,马教导员一直借鸿雁传情,给远在宜昌的白素珍写信,但每次都是有去无回,总也得不到回音。
未必,白素珍对自己完全没有好感?难道她真的准备一直单身生活下去?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和真心,马教导员向部队首长请假,专程去了一趟宜昌。
多年以后,白素珍仍然不明白:自己单身生活的决心怎么会在重新见到马教导员的那一刻土崩瓦解?自己怎么会那么温顺地随马教导员离开宜昌,带着加花远嫁到了河北迁西。
再婚之后,白素珍曾和她的军官丈夫一起,去过一趟白沙铺和王李村。她吃惊地发现,两个地方的老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沙铺那三间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土砖瓦房没有了,变成了一栋漂亮的红砖瓦房;王李村那栋全村首屈一指的厅屋同样没有了,变成了一栋明四间的土砖瓦房。
虽然都是旧貌换新颜,但一个从坏变好、从小变大,另一个却从好变差、从大变小,白素珍见了,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白大货结婚成家后,生了一个儿子。作为姐姐,白素珍不计前嫌,向弟弟和弟媳表达了真诚的祝福,还给小舅侄送了礼物。在王李村,白素珍对王厚义毁坏祖业、败光家产的行为忧心忡忡。眼见大屋改小后,多余的两屋子木料,她让儿子加林清点数目,做好登记。又千叮咛万嘱咐,叫加林领着奶奶去孝感公证处公证,把新房的产权和木料的所有权,写在加林的名下。
遗憾的是,王加林当时答应得好好的,事后却并没有照着母亲的话去做。
白素珍返回河北迁西之后,就开始履行相夫教子、充当四个孩子的母亲的职责。一年之后,已入而立之年的她又有了身孕。
虽然家里已经有四个孩子,虽然马教导员一个人的薪水供养六口人已经显得入不敷出,家里时常捉襟见肘,经济拮据,白素珍还是坚持要给老马生一个宝贝,作为他们爱情的结晶和见证。
于是,就有了他们最小的女儿马颖。
当今时下,一对夫妻抚养一个小孩,大家都是叫苦不迭,有的为此伤透了脑筋。可以想见,白素珍和马教导员抚养五个孩子是什么样一种情形。更麻烦的是,这五个孩子是三个不同的家庭组合到一起的,马杰、马红、马军同父同母,马颖与他们同父异母,加花与他们在血缘上没有一点儿关系。一旦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如何化解如何平衡,就成了摆在素珍和马教导员面前的最大难题。还有,白素珍一时一记得也放不下她在湖北的儿子加林。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面对这样的现状,一个女人想成为让孩子们都满意的妈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饱经磨难和聪明能干的白素珍还是直面挑战,信心满满地踏上了成就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艰难征程。
马教导员一个人的工资肯定是养不活一家七口人的。为了让孩子们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白素珍在小女儿马颖蹒跚学步时,就开始到部队办的家属工厂里工作,每月挣三十多元钱的工资贴补家用。因为住的是平房,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别人在小院里裁花种草,她却在自家小院里种菜和